“缩影里的她”,缩影一:在分隔的日子,在和家人通话时,同事们最常听到的是杨婕的儿子缠着她追问道:“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回家啊?你可不可以不要去一线啊?可不可在家里陪陪我和爸爸?”有些事只是没挂在杨婕脸上,而难过在自己的心里;缩影二:从一开始的用PDA扫码到后来的工作手机扫码,从配合医护掰咽拭子棉签到清点核酸采样试管,从现场队伍秩序维护到样本收集送样,从核酸采样队伍培训到上岗亲自采样,她都在;缩影三:她主动请缨搬运物资男队员一起搬运物资,疼与累却从不抱怨;缩影四:每一次的全镇核酸大筛,对每一位“大白”来说都是一次体能和精力的双重考验。而杨婕负责的是流动采样小组,每次大筛至少安排了5个采样点位,她需要提前熟悉路线,对接点位负责人,沿途指引采样车带着医护去到各个租赁公寓进行核酸采样,路程横跨整个吴泾镇,采集的样本还需要在2小时内回收,这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但她每次都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采样任务。
“全面兼精专,执法探索再出发”,在同事们眼中,杨水山是诉件处置方面的“业务通”,进入总队工作5年多来,他处理各类市民诉件九千多起,均做到按时办结。诉件办理过程中,杨水山在熟悉、掌握城管执法所涉及的各类行政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专业的法律法规条文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对方进行沟通,获得群众一致好评。杨水山与同事们主动探索将工作重心从传统人工统计向“信息化”模式转化,为建立和运行城管工作指挥监管平台献计献策,并协助开发单位进行系统升级,实现“诉件录入全覆盖”“诉件办理过程全监督”“诉件办理分析全提升”。在针对夏季夜排档扰民的“清风”专项整治行动中,杨水山依托信息大数据,从全市数十万个诉件中寻找规律,分析研判出“集中、成片”的夜排档聚集区位、时间等信息,为市局统一调配各区城管执法力量、指挥行动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数据。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解难愁”,杨文超常说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九年的城管生涯,他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在一次街面巡查过程中他发现一名赤膊男子神态异常在马路边上席地而坐,路人纷纷避让。他第一时间上前关心并询问情况,引导这名男子说出困难后,一直陪同他送上救护车后他才放心离开。相类似的群众求助在疫情期间尤为突出,一名滞留在沪的货车司机无法做核酸、抗原、没有地方吃饭等困难,他主动联系属地村委会,安排司机尽快进行核酸检测,并送去了应急的食物、矿泉水以及抗原检测材料并教会了司机抗原自测的方法。在他的帮助下司机完成了两次核酸检测,顺利返乡。“谢谢你这么长时间的照顾,有机会再来上海瞧看你!”他说最后司机师傅的这句话就是他孜孜不倦、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的动力所在。
“花博会的护航者”,在调任花博会筹备组建设管理中心城管执法科科长、兼任城管执法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期间,尹景锋集思广益,数易其稿,借助于“智慧花博”综合指挥系统,实现了花博城管执法保障工作发现及时、处置高效、严密监管的管理目标。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8837人次,收获12345市民热线表扬2次、锦旗1面。
组织长三角一体化城管联合执法行动,会同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城管部门对省际交界处开展市容环境联合整治行动,有力地推进了沪苏两地城管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坚持把群众利益放首位妥善处置各类矛盾。近二年来,不仅先后妥善处理各类信访件60件,未发生因处置不力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同心协力,抗疫夫妻共出征”,今年是袁程离开部队二十年,也是是他从事城管执法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他始终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扎根岗位,不负年华,用脚步丈量着辖区内的一街一巷。新冠肺炎疫情大上海保卫战打响以来,袁程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勇于担当履职,与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又一次携手出征战疫情。
凭借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参加防疫工作的直觉,袁程深知这次要完成防疫任务,关键是要确保一线执法队员零感染,这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脱防护服这个环节,顺序或方式不对都可能造成感染。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袁程在休息间隙,通过视频让身为医护工作者、同样在防疫前线支援的妻子为中队队员详细讲解防护服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保障抗疫同时,也为同事积极做好防护。
“群众满意才是执法最好的结果”,袁浩钧所在中队曾接到投诉举报称某工地存在夜间施工扰民问题,然而投诉与案发已相隔几天,中队队员未能第一时间在现场取证,为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关联性,袁浩钧深入工地周边居民进行走访,依靠群众的力量收集更多相关证据。他通过挨家挨户调查走访,收集到大量夜间施工视频照片,坐实工地施工方的违法行为。在依法对涉事单位处以罚款的同时,他敏锐地发现居民中不乏睡眠质量不高的老人、即将高考的学生,即使施工方具备夜间施工行政许可,但是夜间施工产生的噪音仍然会对这些居民造成巨大的困扰。对此,他积极联系施工方,教育其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文明施工不扰民的同时,推动施工方与相关居民、居委会共同商讨并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排解居民的实际困扰,将施工对居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上又三下,我在阵地在”,袁俊彦托底了执法的标杆,也做好疫情防控的阵地。2021年伊始,他作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火车站西南出站口参与4:30-9:30的凌晨班,参与铁路上海站地区疫情防控工作,驻守上海陆上“北大门”。2022年3月,他又作为静安区城管执法系统第一批参加疫情阻击战的 支援彭浦镇一线的抗疫工作。4月响应组织号召,作为一名下沉干部来到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宝昌路600弄居委开展工作,核酸筛查、物资保供、服务居民、鼓励基层干部……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坚持、坚持、再坚持,6月他又成了“静安区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城管执法人员,继续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志愿之光,因你而闪亮”,疫情期间,张晨第一时间向居住地居民区党组织报到,从党员志愿者到居委兼职副书记,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她所在区域情况较为复杂,不仅有农民房、自建房、小区等居民区,还有菜场、小卖部等商业区。为此,她积极组织建立楼组工作群,同时发动党员、有志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优化各项工作机制,大大缓解了居委的工作压力。两个多月,张晨与居委工作人员同吃同住,试管贴码、核酸扫码、统计核酸人数、发放抗原、发放物资、协调百姓需求、缓解居民情绪,阳性病例、密接转运……各项工作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从督察队员到居委副书记,张晨服务好小区的每一个居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一天,张晨收到了一位15个月幼儿的家长感谢短信。原来当小朋友被确诊新冠阳性后,她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联系,与多部门的沟通联系,打消了家长顾虑,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方案,小朋友由家长陪同,顺利转运至特殊照顾方舱。
“攻坚克难 善作善成”,2019年,启动了烈士陵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队接到任务后,张磊主动请缨,要求带队啃下“硬骨头”。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园区拆违工作中,为精准掌握违建信息,尽快为清退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张磊带领队员克服家庭困难和身体病痛,反复做大房东、二房东和租客的思想工作,会同专业测绘公司对63处房子测量6次,创造了15天内完成现场检查、约谈当事人、制作询问笔录和发放限拆文书的工作奇迹,拆除违建近6万平方米。在龙华新村旧改工作中,张磊按照“以拆促签、拆签并进”的工作思路,带领队员认真分析研究,重点聚焦涉违居民中的老弱病残、两老人员等特殊群体,视他们为亲人朋友,帮他们找廉租房屋,为他们申请帮扶经费,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用真心、真情、实干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促成拆落地重建区域137户涉违居民全部旧改签约,拆除整个小区存量违建总面积395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