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一百周年和第四届进博会召开之际,虹桥镇为切实补齐镇辖区内城市管理与治理的短板,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结合“美丽街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在辖区内将吴中路商圈、莲花路(吴中路—宜山路)和延安西路合川路路口作为示范区域(道路、街景),着重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一、深耕吴中路商圈
吴中路商圈(示范区域)北至青杉路,南至虹泉路,东至金汇路,西至外环,面积约51.61万平方米。
在2018—2020年建设基础上,我镇将进一步打造吴中路商圈,以美丽街区示范区为标准建设。一要明确建设目标。通过区域性的“美丽街区”创建,将吴中路商圈培育成城市休闲娱乐新空间并打造成“旅游+美食+文化”夜市新地标;二要明确建设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打造“一站式”消费和“体验式”购物。三要明确建设清单。明确吴中路商圈建设项目,完善重点路段(先锋街-红松路、青杉路-红松路、吴中路-青杉路、蒲汇塘-吴中路、新泾港桥-虹秀路)店招店牌整治更新,形成任务清单,逐年推进。
自2020年起,根据工作部署吴中路商圈作为高标准保洁创建区域开展“席地可坐”项目建设工作。2021年2月起,将该项目拓展保洁区域面积,将区域向北延伸至红松路,保洁面积从5.1万平方米增加至8.2平方米,占到全镇道路保洁面积的11%。“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以电动手推式扫路机取代人力大扫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完善了沟底和死角的清洁力度。通过不断完善的日常保洁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虹桥镇将“席地可坐”落实到位,为美丽街区创建工作添光增彩。
针对吴中路商业圈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为有效降低重点区域内单车总量及单车潮汐式聚集管理难点,自2021年3月起,镇相关职能部门约谈单车企业,形成下述管理模式。一是“市容巡查员负责街面单车+单车公司负责清运和调度”的工作方式,并建立了共管共治的微信群,一旦发生车辆淤积,第一时间协调企业调度运维。二是吴中路商圈两侧设置禁停区域,确保地铁线路站点周边等重点路段和区域内无障碍通道不再成为“城市的装饰品”。三是引导外卖单车有序停放,在吴中路商圈爱琴海广场中设置送餐平台单车专停区域。通过上述举措,从源头上解决了共享单车以及外卖单车乱停放、占据人行道等问题,职能部门联手企业、用户一起探索共享单车治理新模式,不仅改善单车不文明现象,更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二、雕琢更美城市夜景
延安西路合川路(示范街景)北起延安西路,南至吴中路,该路段位于我真中心位置附近,是镇主要道路之一。
合川路吴中路到漕宝路段,有商业区、住宅小区、商务区等;为更好地挖掘隐藏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空间、美化视觉空间,对延安西路合川路沿线进行外立面装饰、灯光设施的改造;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严防扰民,因地制宜考虑层次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景观灯光“提档升级”,将扁平的道路通过灯光的亮化及滚动打造出富有韵律的立体空间。
延安西路合川路路段灯光“微改造”,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原有景观照明进行梳理,通过科学规划和涉及,在满足夜间照明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市夜间景观效果。“灯光微改造,城市夜更美”是我镇重点区域道路照明亮化提升的重要思路之一,不尽将道路夜景灯光得到了“提档升级”,更大大提升了附近居民夜间出行、锻炼的“幸福指数”。
三、道路改造换新颜
莲花路(示范道路),北至吴中路南至宜山路,全长为1200米。
在保持道路独特风格的基础上,镇找准切入点,科学统筹融合,精心锻造节点,通过绿化景观环境建设、景观灯光提升、室外家具添置更新等方式,形成具有虹桥特色的林荫休闲大道,让周边居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改造成效。
全镇利用“加减法”在道路改造中明确改造理念。“加功能”,利用对交通的梳理,植入活力功能,形成主题景观活力点,串联碎片化的空间,形成空间景观带。“减障碍”,将街道空间内陈旧、不合理的设施、地面材料、店招进行置换,精准聚焦、抓重点改造,利用小动作实现大效果,逐步实现华丽蝶变,打造休闲宜居的美丽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