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召开全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部署培训会,指出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目标方向,把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作为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作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之举、作为构建超大城市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推动网格管理向以管理服务并重、社会主体多元共治、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各方利益协调的网格治理演进。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走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的重要着力点。2024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作为2025年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一号文件予以印发。
何为“多格合一”,为何强调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这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实际推进工作提供指导。
何为“多格合一”?
《意见》明确规定,“多格合一”是指通过完善网格划分标准,将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党建网格等多种网格进行“合一”,全面整合街镇现有管理力量,推进条条协同、条块联动和政社互动,夯实联勤联动力量,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合力。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格合一”,实行街镇区域的综合网格治理,促进基层力量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下沉,打破条块分割、条条壁垒和政社不通的格局,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工作至少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聚焦多个网格整合,搭建一个多元系统合作治理平台。通过建立综合网格和合作机制,将原有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党建、民政等各个网格系统力量进行整合,搭建多格系统集成的平台。且明确它不是一个行政层级或领导层次,而是落实以网格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综合服务设施的平台。
这个平台除了党建、管理,还有服务、安全治理等综合功能。它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统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综合设施,最终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系统协同治理和共同服务的综合网格治理平台。
2、注重多种功能融合,提升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全过程运行效能。在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中,聚焦统筹功能,及时发现网格治理中的问题,并动员多种主体联动联勤,高效处置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通过各类主体广泛动员,促进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引导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综合网格治理,履行城市运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职责。目的是凝聚资源力量、提升处置效率、强化协调联动、加快平急转换,通过多种功能融合,实现基层治理事务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能力。
3、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新时期基层社会事务发生重大变化。基层治理中心从围墙内的城乡居民居住空间,拓展到围墙外的市民生活空间,部分事务还拓展到网络虚拟空间等。传统的政府等体制内单一治理的主体,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多格合一”适应基层的新空间治理、新利益群体服务等需求,强调党建引领和党建全覆盖,发挥其引领和统筹功能,突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重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使每个主体的利益得到关照、意见得到尊重,增进各类主体在基层社区和社会空间的归属感。
4、强化多种机制的综合应用,为基层高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党建引领下的“多格合一”工作要发挥整体的效能,必须综合相应机制的作用和功能。
“多格合一”工作主要机制如下:以党建引领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健全统筹的网格综合调度机制;针对综合网格内未被及时处理的问题,督促各责任主体落实网格工作职责的问题诉求发现机制;针对城市管理部门处置效果不佳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问题,或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责任不清、职责交叉的问题,优化各方联动联勤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对网格内各类组织、群体进行全方位组织发动,鼓励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网格治理,建立社会多元的参与机制;健全科学评估督促机制对各类主体绩效的评估和考核,充分发挥基层综合网格对各类主体绩效考核的权重和话语权,激发公安、城管、城运、城建、市场监管等下沉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5、加强多元手段融合,为优化基层治理绩效提供科学路径。通过加强基层街区实体性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凝聚功能和服务功能,统筹协同居村、楼宇、园区、街区、单位等综合网格各领域党组织,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带动高质量协调、工作联动等。
从单一行政手段向党群、市场和社会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整体发挥多种手段的功能和优势,有利于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缘何需要“多格合一”?
从人民城市建设、基层党建理论创新、政府治理改革等角度看,党建引领下的“多格合一”体现了多种理论逻辑实践的整合,也是上海在探索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过程中,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尝试和创新。
“多格合一”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积极探索。人民城市理念特别强调城市建设和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主体问题。而推进“多格合一”,工作重心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关切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切实推进网格工作,在以行政管理和执法为主的同时,逐步向管理服务并重,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各方的利益协调发展,努力将综合网格建设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使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需求被关照、意见被尊重、问题被解决,增加大家对社区的归属和认同感。
“多格合一”是新时期党建理论创新的结果。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过程中,创新综合网格党组织设置模式,科学设置网格党组织架构,探索形成与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相贯通、与社会基层治理网格相融合、与区域化党建相适应的党建网格矩阵。这种功能性党组织的模式,也是继楼宇党建、园区党建、毗邻党建等党建形式后的又一次创新。
通过“多格合一”建立起综合网格的党组织,对社区和园区以外的街区、新就业群体和新兴空间等主体进行党组织全覆盖,以高水平党建联建引领高质量的组织协同、工作联动和治理响应,确保党始终是基层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更好促进政治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的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以网格化党建牵引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体现了党建引领“一张网”激活治理“一盘棋”的特点,是新时期党建理论创新和探索的最新成果。
“多格合一”是治理理论的生动实践。公共管理学界治理理论强调从管理到治理,注重治理主体多元化,突出治理形式多样化和权力多向度配置,搭建合作协同的网络,形成治理共同体。“多格合一”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功能,实现党建的全覆盖,保障各类主体在网格里发挥各自作用,积极推进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保障每个主体在网格里既成为治理的主体,同时也是利益的共享者。这也符合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是治理理论在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实践。
“多格合一”是平台型政府理论的有效应用。“多格合一”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街镇和村居之间设立的综合网格不是一个层级、一级政府,更多的是一个治理平台和运行机制。通过实体化运作,打通因科层制形成的各类主体之间的壁垒和障碍,将市级或区级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到街区,实现扁平化管理和矩阵式服务,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效处置一件事,有利于从源头上为基层赋能和减轻基层负担,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增强基层组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多格合一”是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实践体现。党建引领下“多格合一”通过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对政府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的主体进行有效整合,强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打破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碎片化的治理形式,实现治理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整合和融合,形成基层治理合力,解决不同部门在处置基层事务时,职能交叉或容易留下空白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人民群众的诉求进行有效识别和回应,从而实现敏捷型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