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 嘟...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当电话被第四次无情挂断时,闵行区虹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虹桥城管中队)的队员们无奈地对视,苦笑着说:“这是遇到‘隐身’当事人了啊!”
可这位顶楼业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为“关起门、断联系”就能高枕无忧,其实终究逃不过执法队员的“火眼金睛”。
违建问题浮出水面,业主启动“失联”模式
事情要从一则群众举报说起。近日,虹桥城管中队接到居民反映,龙柏某小区一栋楼的顶楼存在违法搭建行为,影响小区公共安全和整体环境。
执法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很快锁定了被投诉的六楼住户。现场可见,该业主私自将楼栋的公共天井封闭起来,改成了自家使用的“私人”空间。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沟通整改事宜,执法队员尝试联系当事人。可电话接通后,刚说到“违建测量”四个字,对方就立刻挂断了电话。之后,电话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状态,当事人彻底开启了“失联”模式。
“隐身”≠“免责”,“等量测算”破解取证难题
“难道当事人‘失联’,执法工作就只能卡住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面对业主的不配合,执法队员没有陷入被动,而是很快调整思路,先向小区物业调取了该楼栋的原始设计图纸。图纸清晰显示,这栋楼的公共天井从一楼到顶楼,外形、格局、外立面完全一致,属于标准化设计。
“既然无法入户测量六楼的违建面积,那我们能不能从一楼入手?”一个关键思路应运而生。
次日上午,执法队员带着专业测量工具,来到该楼栋的一楼天井平台。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全程见证下,他们对一楼天井的尺寸、面积进行了精准测量。
“因为各楼层天井结构完全相同,一楼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推算出六楼的违建面积。”
就这样,通过“等量测算+多方见证”的方式,执法队员成功固定了违法搭建的关键证据。即便业主不露面,这份证据依然具备完整的法律效力。
“当事人不配合,绝不会影响执法程序的推进。”执法队员明确表示,目前执法队已依法对该起违建案件立案,接下来将通过部门联动,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后续查处工作。
【闵城小贴士】
拒不配合后果更严重。根据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违法搭建人主动配合拆除,消除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但如果像本案中的业主这样,采取“失联”“拒配合”等方式逃避,不按要求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的,不仅会面临较重的处罚,后续强制拆除违建产生的全部费用也将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隐身”躲不掉责任,
法律面前没有侥幸可言。
积极配合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