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环境、保障新就业形态群体合法权益、加强新就业形态群体关心关爱,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立足城管综合执法职能,认真践行“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聚焦柔性执法、增强资源供给、打造服务链条,积极主动维护良好就业形态市场秩序和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为新就业群体幸福“加码”。
扎实推进包容审慎执法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深入贯彻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实体规范、程序正当及时效保障上响应新就业形态群体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
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实现街道范围内快递、外卖行业同类事项同类标准处罚,确保“过罚相当”。
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挥街道多元融合、全面覆盖的街区网格善治优势,开展跨部门管执联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涉企检查频次,避免干扰新就业形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认真落实《上海市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营造包容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新就业形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对快递、外卖行业单位和人员共作出不予处罚决定案件8件、减轻处罚决定案件15件、从轻处罚决定案件18件。
探索实施创新监管举措

主动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化应用监管对象系统,建立新就业形态的监管对象库,对辖区内的新就业形态经营单位开启“红黄绿”分类管理,努力实现新就业形态各类要素精准、精确、精细动态掌控。瞄准快递网点易出现的跨门营业和占道堆物等问题,推行新就业形态“信用承诺+契约管理”模式,实施街面秩序管理工作告知承诺机制,有效规范市容环境秩序。持续优化执法对象信用管理服务机制,协同推进新就业群体信用修复,帮助2家新就业形态和3名就业者及时停止公示失信信息,便利新就业形态和群体申请资金,助力新就业形态健康稳定发展。
强化执法普法宣传力度
聚焦新就业群体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优势,靠前服务、创新宣传,切实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立体式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综合行政执法队打造嵌入式、融合式、浸润式普法模式,通过民法典宣传月、715公众开放日暨形象推广周、“静美万家”社区文明巡游等主题宣传活动,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新就业群体讲解房屋合法租赁、市容环卫责任、非机动车停放和充电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广角视野讲述城管执法案例,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综合行政执法队贴近群体、贴近实际,强化新就业群体在舒心用餐、生活住房、出行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做细做实每一项关怀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工作与生活的温暖“港湾”。
破解“用餐难”问题,以调研推动实践、以精准回应需求,联合街道相关部门试点选取谈家桥路菜饭骨头汤等“小哥生活铺”服务平台,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群体在食方面的服务保障。
缓解“充电难”问题,守牢安全底线、做实关心关爱,在持续开展行业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检查整治的同时,通过制定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分布场地的充电指南和依法设立换(充)电柜等措施,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在出行方面的服务保障。
未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坚持以柔性执法为引领,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保障,共同绘就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