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宣传的大力引导和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这件“时尚事”已逐渐成为市民群众开门的“第八件事”。无论是单位、商场等公共场所,或是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整体工作实效趋于良好。
小包垃圾随手丢弃,可回收物有意留置?普陀城管:来了!
然而,近期普陀城管却接连查处了两起乱丢垃圾的违规行为,当事人有的是无意而为,有的是有心为之,这是怎么回事呢?
“就想偷个懒”
近日,城管真如中队接到属地南大街居委的“邀约”,一起上门制止居民乱丢垃圾的行为——小区保洁人员反应,某住户的生活垃圾不扔至小区垃圾厢房,频繁堆积在家门口楼道里,影响楼道环境卫生。
“我自己的垃圾丢自家门口怎么了?”面对城管队员的上门询问,当事人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并表示即使门口无人保洁,过几天自己也会集中清理的,“这几天就想偷偷懒。”
面对当事人的不以为意,城管当场为其解读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行为违反了条例规定,破坏了楼道整体卫生环境,给物业保洁人员增加了额外工作负担。小小的犯懒,对自己的进出便利、对相邻居民的健康安全,都造成了不小的妨碍。
经过城管队员的宣传教育,当事人认识到自己乱丢垃圾的行为错失,当场配合落实整改,一举清理了堆放在家门口的多包垃圾,将其分类投放至小区垃圾厢房内,并承诺以后不再犯懒,不再给社区环境“添乱”。
“好心办了坏事”
在城管真如中队帮助小包垃圾定向回归垃圾厢房之时,城管甘泉中队则处理了一起故意留置垃圾的违规行为。
日前,城管甘泉中队巡查发现宜川路上堆放有一定量的生活垃圾,经过现场询问,城管队员第一时间锁定了当事人。而在约谈过程中,当事人表示“我故意将垃圾废品留在这里的。”
通过当事人陈述,城管队员了解到,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并非其主观本意,是他看到此处经常有个拾荒老人出没,他心生怜意,于是将自认为有回收价值的废品堆放在此,“也没想到他挑有用的拿走,剩了些不要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垃圾。”
“我可能好心办坏事了”在约谈过程中,当事人还表示曾在新加坡工作生活,文明素质相当“过硬”,以示自己不是故意乱丢垃圾。面对当事人的善意之失,城管队员表示理解,同时向其就《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进行细致解读,提醒当事人将可回收物规范投放至指定收集容器,既能帮助资源再利用,又能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通过以上两起违规行为的查处,普陀城管可喜地发现,当前绝大多是市民群众均已具备生活垃圾分类的思想意识。而相关违规行为的发生,往往在于当事人的一时懒惰或疏忽大意。因此,普陀城管将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利害影响、规范要求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广大市民群众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当事人”转变为“受益人”,共同为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