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16届3次0501号代表建议_关于切实解决共享单车助动车乱停放问题的建议 | ||
发文机构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
索引号 | MB2F300040/2025-00078 | 印发日期 |
【问题分析】
一、背景情况
共享单车、助动车是上海城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同时每逢早晚出行高峰,有相当一部分地铁车站出入口外存在大量助动车和共享单车,少则几十几百辆,多则上千辆,使用者往往在地铁口以及周边非机动车道路上随手一停,这不仅给市民出行“添堵”,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这种不规范停放、车辆潮汐淤积、占用非机动车道等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各行政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已经成为低速慢速交通领域基层治理的高频事项,这也是当下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道难题。
二、原因分析
共享单车即停即走的经营特点,给广大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就算停得杂乱无章,也不会影响用车人的付费和信用,但往往就是这样的“随手一停”让许多其他路过的市民备受困扰,同时也让基层治理困难重重。在公共交通网络化程度低的区域,地铁车站周边除共享单车外,还有大量的助动车和电动车停放,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基本可以判断为“僵尸车”,在夏季高温季节,已经发生过多起自燃现象,存在“因个别车辆自燃而引发局部火灾”的安全风险。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大量的不规范停车还可能会阻碍人员的快速疏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规范停放秩序,解决占道停放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如在车站出入口台阶外围处增加隔离桩,延长无障碍电梯通道的栏杆,将非机动车挡在栏杆外,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另外地铁车站、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城管执法、属地街道及城运中心等单位多次携手进行联合整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高峰时段,临时增派人手巡查,工作人员搬离违规停放车辆,将占道的非机动车逐一归序停放。二是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对占道车主进行宣传和劝导,并对出入口停留的可疑非机动车进行排查。三是与共享单车单位对接,要求他们及时对于乱停放的共享单车进行清理转运。上述措施基本都是临时性的,或者通过专项整治行动采取的阶段性措施,局部地区状况短时会有所改善,但几乎都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对策建议】
三、建议
(一)在地铁站、部分医院、学校和商圈等人流密集且停车需求大的区域设置明确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共享单车禁止停放区和市民社会车辆停放区,完善标志标线和标牌。有条件的地方电子围栏,对于市民在电子围栏设置的强禁停区内停放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企业要采取技术手段,对违规使用者采取不能落锁或进行相应扣费,让不遵守规则者付出相应的成本。
(二)充分利用现有市区两级的大数据平台和共享单车运营平台,研判共享单车经营企业投放运营情况,支撑交通执法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共享单车企业备案、超额投放、运营管理等情况定期通报、协调联动、违规处罚等工作,督促企业及时中转,及时将需要报废的单车和投放过剩的单车退出街面,促进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
(三)在城市更新中,大力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将土地多元复合利用,竖向垂直功能复合,为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让出一点空间,为市民出行必需的人行通道、共享单车和助动车停放等释放空间,提升城市空间效率和活力。
(四)在助动车和电动车停放需求特别大的区域,探索公益性有偿停放管理模式,为规范停车与安全管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