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扬尘四散,甚至冲击周边建筑物和行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堆放、偷倒建筑垃圾不但影响市容环境,更是违法行为。对标局“八类区域”治理标准,虹口城管机动中队聚焦建筑垃圾治理难点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与市容局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统计整理出全区范围内小堆偷倒垃圾共计380余处,以“现场调查取证+非现场视频监控”的证据收集形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
没有证据怎么办?科技手段助破案。
近期本区道路夜间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有效保障市容环境卫生,遏制零星建筑垃圾偷倒行为,震慑违法当事人,机动中队通过联合公安部门调取监控视频进行倒查,根据监控视频中的人物体貌特征、车牌号码等信息初步确认偷倒嫌疑人,同时走访周边居委、商户等进一步收集证据,形成证据链后约谈偷倒嫌疑人。最初对方认为自己偷倒建筑垃圾做得隐蔽,存在侥幸心理否认违法行为。但面对执法人员非现场收集的“铁证”,对方无法狡辩,经过抽丝剥茧深挖,最终当事人承认多次偷倒建筑垃圾的行为。
垃圾堆中有“元凶”?手勤心细寻答案。
在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监控探头的建筑垃圾偷倒现场,案件的查处是不是就陷入僵局了?机动中队在对一处偷倒的建筑垃圾进行现场检查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不过案件的查处很快就有了突破,执法人员在对建筑垃圾进行动手翻找中,发现垃圾堆里有同一家店铺的停车卡、购物小票等,执法人员立刻感觉到,这家店铺可能和这堆建筑装修垃圾有关系。在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后,执法人员马上赶往店铺进行调查。看到匆忙赶来的执法人员和展示的证据,心虚的当事人当场承认其趁夜间偷倒建筑装修垃圾的事实,并表示没想到执法人员这么细心,竟通过动手翻找垃圾堆找到自己,愿意积极配合整改,接受处罚。
肆无忌惮成“累犯”?定点蹲守抓现行。
经过对全区380余处建筑垃圾偷倒情况的大数据分析,执法人员发现区内三处偷倒建筑垃圾高发地段的案发频次存在一定规律,主要发生时间段集中在凌晨1-2点。于是执法人员根据推断,提早至高发地段定点守候伏击抓现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蹲守,凌晨1点左右,一辆货车来了,蹲点的执法人员立即跟踪上前,将正在倾倒建筑垃圾的货车抓个正着。面对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和行政处罚,当事人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偷倒垃圾的一己之利不仅破坏环境,更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表示不会再犯,并愿意“交学费”。
下一步,虹口城管机动中队将继续部署执法力量,落实高发区域监控管理措施,加强重点路段监管,严防偷倒行为,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加大偷倒查处力度,有效维护辖区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