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一场围绕打造人民城市人民建议征集“上海样本”的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这场以“民声无界 众智成城”为题的研讨会汇聚了专家学者、“金牌”建议人、基层工作者、媒体观察员,探讨人民建议征集的制度与实践创新,为助力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贡献智慧。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艳丽出席并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徐惠丽出席并致辞。
会上,发布了“人民城市 人民智库——人民建议征集上海样本”。上海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人民建议征集上海样本:征集网络全覆盖——“1+16+215+6400+X”的人民建议征集渠道网络加速铺陈,畅通“指尖上”,嵌入“家门口”,让每一个声音被听见;征集范围全方位——形成了梳理研判、转办摘报、调研论证、协调督办、沟通反馈、落实转化、表彰奖励的办理“七步法”,强化“主动征”,让每一份力量被凝聚;征集过程全链条——激发正能量,传播好声音,让每一张笑脸都绽放。在人人有序参与中,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的真谛。
主题分享环节,9位嘉宾分别从主动征集的创新探索、基层善治效能、发挥群众共治之力三个角度,分享了人民建议征集上海样本的实践思考,高校专家和媒体记者作为观察员逐一点评。
串珠成链,打造建议征集示范带
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分享了“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的故事。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一直把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建议征集的重点区域进行打造,今年4月,启动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杨浦滨江示范带建设,以杨浦人民城市规划展示馆为中心,临江而建的十个特色人民建议征集站点“串珠成链”,把杨浦的征集网络“汇点成面”,形成了以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为中心,联动N个滨江党群服务驿站的格局。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杨浦滨江示范带逐步成长起来,诸如滨江饮水设施不断优化、开展“小小讲解员”滨江红色宣讲活动等很多市民“金点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落地生根。
主动征集,从“一家独唱”到“一起合唱”
近年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一大机制创新,就是从“被动听”到“主动征”的转变。市规划资源局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主动征”过程中的创新探索。2021年5月,上海“五个新城”处于战略研究阶段,相关部门首次开展了一次“大合唱”式的征集,10余个部门齐上阵,5个新城条块结合,市、区、街镇、社区联合发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各部门携手并肩,及时高效响应市民需求和建议。此后开展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征集活动,也以联合征集的方式听取群众建议,与街镇社区、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紧密合作,百姓缺什么就补什么,急什么就优先安排什么,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打造了一批空间小、颜值高、功能好、口碑赞的社区公共空间。
一条建议,推动一次“开门纳谏”
一线城管队员许奚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去年9月,市人大修订通过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满足烟火气的需要,上海将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但许奚申在一线执法时发现市民存在误解,把条例的“适度放开”“有序设摊”理解为可以随意设摊,而怎么有序放开设摊经营,又缺乏导则和指引。于是,他向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提交了建议,希望完善设摊经营配套管理。市绿化市容局收到建议后,专门邀请他参与《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制定的现场讨论会。今年年初,市绿化市容局在多个官方渠道发布征集令,广泛征集对这份《指导意见》的建议。一条建议落地带来的改变,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违规设摊行为的发生,也让城管执法工作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听见更多群众声音,收获更多群众笑脸
三位建议人分享了他们建言献策的收获和心得。
“我的建议都从身边小事、从衣食住行出发,用’微视角’提建议,努力推动城市’微改变’”。陶丽萍作为一位“高产”建议人,多年来坚持提交建议的动力,是感受到市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吐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流量不是唯一衡量成功与否的密码,传播正能量才能带给社会更多进步。”轮椅女孩、b站UP主、无障碍测评视频博主赵红程在谈到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后带来的改变时说道。
“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我就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来自土耳其的上海市荣誉市民诺扬·罗拿讲述了老外眼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他认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人非常善于商量,而人民建议征集,就是和老百姓商量。
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更有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把“你和我”变成“我们”、点燃全过程人民民主“红色引擎”、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内涵…… 理论引领凝练“上海样本”
研讨会上,三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对于人民建议征集“上海样本”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副主任陈承新以《把“你和我”变成“我们”》为题,概括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模式的代表性。她认为,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完整准确的诠释。人民建议征集以智慧化的方式,激发出人民群众参与的力量,鼓励把诉求和意见以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把“你和我”变成“我们”,诉求和意见便增添了一份思考,也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更多的建设性。未来应继续思考让更多的治理主体、更多形式,让人民群众走进城市治理过程,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朝气、大气、底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涛以《点燃全过程人民民主“红色引擎”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作为全国最早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城市之一,上海人民建议征集的生动样本充分体现了始终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宝贵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紧紧把握人民建议征集的深刻内涵和平台优势,把民意民智作为送上门的信息资源、送上门的专家咨询。有效转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汇聚共商共建共治的磅礴力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易寒以《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内涵》为题,分享了他的思考:人民建议征集充分体现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关联性。人民建议征集就是一封来自民主的邀请函,让广大市民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群众工作从“被动”到“主动”再到“互动”的跨越。为推动人民建议转化为公共政策,上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细化了办理七大环节,让一条建议推动一项政策、完善一项工作成为常态。
在“大城之治”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善治之道”
徐惠丽在致辞中指出,在国家信访局的关心指导下,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能级持续提升,越来越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好声音被听到、被看到。在主题教育期间,人民建议征集成为我们检视学习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渠道。举办本次研讨会,就是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享思考、拓宽视野,提升认知、推动实践。徐惠丽指出,与时代同行,要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把更多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经验汇集起来,在“大城之治”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善治之道”。与发展同向,要主动凝聚超大城市的人民之力,让城市发展听见更多群众的声音,看到更多群众的身影,感知更多群众的力量,收获更多群众的笑脸。与人民同心,要主动提升办实事解难事的实效性,牢牢把住转化落实这根生命线,在真问题上下真功,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让人人都能感受到人民城市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法治化、网络化、规范化、成果化的“上海样本”
金艳丽在讲话中指出,研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突显了很强的政治性、人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既有基层干部群众发言,又有观察员点评;既有一线的具体实践,也有专家学者的理论创新;既诠释了“民主在身边”,也印证了“高手在民间”。研讨会既是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的生动写照,也是上海市信访系统主题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进一步展示了人民建议征集新举措新气象。金艳丽同志充分肯定上海为全国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提供了“上海样本”,体现出法治化、网络化、规范化、成果化的特点。希望新时代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要坚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来谋划推进,坚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障运行,坚持以完善的制度机制来规范工作,坚持以良好的人才队伍来提质增效,坚持以卓越的成果转换来增强权威,在新征程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会上,国家信访局和三省一市信访部门领导共同启动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征集令,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这也是三省一市信访部门首次联合开展主动征集。
活动当天上午,与会嘉宾还参观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杨浦滨江示范带和长白228街坊,走近了解城市更新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出力、赋能基层的生动实践。
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市委主题教育第二巡回指导组、上海市信访办、江苏省信访局、浙江省信访局、安徽省信访局有关领导和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研究室、各区征集办、委办单位征集部门和建议人代表、基层干部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