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小区里“楼顶再盖房”、“私搭阳光房”等高空违建频频出现,扰民的同时占用逃生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相对于其他违法建筑,高空违建隐蔽性更强,取证和拆除难度更大。
广中街道辖区内的一幢18层老高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17楼平台上存在着多处几乎和大楼房龄一样长的存量违建,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为持续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契机,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当事人不愿配合,且违建平台在楼顶导致视野有限,用常规方法难以取证。
为更好地进行调查取证,执法队员使用无人机查看现场,对该区域实施高空巡查。
取得证据后,在街道的协调下,广中执法中队会同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多次实地勘察,确定楼顶违建占用消防通道的具体情况。
经过执法队员连续多日上门沟通,最终成功约谈了当事人。
约谈中,发现当事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认为房屋是自己所有,自然而然房子外的露台、公共平台也是自家的私人空间,可以随意处置,更没有意识到会对整幢大楼乃至周边居民的安全造成影响。
执法队员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告知小区露台承担着消防和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作为居民公共空间,任何个人和单位均不能占用。
经过执法队员的不懈努力,反复阐明利害关系,当事人终于认识到了拆除违建的必要性,表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愿意进行整改。
考虑到该大楼多处违建形态复杂、位置特殊,在街道牵头下,执法队会同管理办、消防、派出所、物业、施工队等各部门多次召开研讨会,细化拆违方案。
在拆违施工现场,执法队员积极做好保障,确保拆除作业平稳有序完成。从4月起上门查看到10月完成拆除,历时半年,双宝小区的“空中楼阁”终于完成了拆除。
下一步,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持续保持对违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日常巡查管控和拆违力度,切实做到露头就打、动工就拆,确保存量逐减、增量随清,形成违建治理长效机制,将违建治理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