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智治社区 共创品质生活 ——市城管执法系统90后执法人员和00后大学生在社区治理中双向奔赴、共塑未来
发布日期:2024-08-02 字号: [     ]

 

  “建议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对接,在上海城管执法APP中增设一键查询电动车主信息功能,以便执法人员能够及时调用相关信息。”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汤俊朝在《 “飞线”充电治理工作中有效运用电动自行车登记信息的人民建议》中,提出加强电动自行车信息共享的建议。

  当前社区执法事项共有184项,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共受理处置社区投诉1.84万件,占投诉总量36%,这充分说明进社区工作已经是当前城管执法工作重点。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系统坚持党建引领,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干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青年专业特长,深入一线赋能社区治理。今年7月中旬,市城管执法局招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共计10名大学生,经双向选择、统筹调剂,全部下沉至浦东、松江、闵行等区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参与包括一次法宣活动、一次投诉处置、一次执法体验等“六个一”实践体验活动,与本系统执法青年结对共议社区发展,在双向奔赴中结出社区治理人民建议果实。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05.jpg

90后教导员和00后大学生双向奔赴

彰显执法为民温度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13.jpg

  松江区泗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赵逸伦是1名90后教导员,也是松江区城管执法局团委书记,负责具体协调3名00后大学生参与本区实践活动,“飞线”充电治理就是重要实践项目之一。赵逸伦告诉大学生,对于“飞线”充电行为,要包容审慎执法,宁愿多跑腿,也要把思想工作做通。之前辖区内有一名老人不配合社区劝导,坚持要把电瓶拿回家充电,居委干部多次劝说无效后,联系城管同志上门。面对执法人员,老人说出实情,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集中充电,又顾虑到充电设施比家里充电贵,所以才坚决不愿意使用。执法青年们手把手带着老人学会了怎么用智能手机给电瓶车充电,又给他“抢了”一张充值券,耐心解释告知生命与财产孰轻孰重,老人这才转变了观念。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19.jpg

  “上半年通过推进电瓶车集中充电设施安装、普法宣传劝导、集中整治规范等举措,起到较好规范效果;但是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和执法过程中,面临着信息获取与沟通方面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人车分离情况下,难以精准获取违法当事人信息,影响执法效率”。汤俊朝在跟班学习中,听到不少执法队员提起这个困扰。在赵逸伦指导下,汤俊朝结合文件学习情况和实践体验,提出了符合社区实际的人民建议,受到基层中队和社区工作者一致认可。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23.jpg

  社区电瓶车保有量大,分布广泛,流动性强。《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今年6月1日修订实施,“飞线”充电成为社区中涉及居民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治理事项。今年二季度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执法整治做准备,纷纷联合居委、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协同并进,标本兼治推进“飞线”充电整治。在充电桩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设施合法性问题,不少执法青年主动为社区提供法律支撑,为居民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据统计,全系统共发现处置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违规停放充电问题6156个,依法查处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违规停放充电案件929起。

扭住关键环节

小创新让社区治理更精细

  闵行区新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指导老师顾春晖是一名80后副队长,他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常雨杨介绍了中队针对擅自改变物业房屋使用性质和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的治理情况,强调构建城管、房管、居委、物业“共同体”。在认真学习思考后,常雨杨提出能否以现有软件“智慧家园”和“物业直通车”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打通城管执法系统、房管系统与安管中心的一站式平台,提高证据采集实效。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27.jpg

  从被动执法向主动普法转变,普法对象更加聚焦,普法内容更加精准。在今年市城管执法局举办的青年英才调研报告评选中,来自松江区车墩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黄有为提出加强新建小区前置介入管理,抓住预售许可“关键期”、房屋交付“窗口期”、入住装修“过渡期”,提前向开发商、销售中介、业主做好普法宣传,签订文明装修承诺书。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团总支书记张川动员青年针对社区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痛点难点,跨前一步、主动服务,南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主动建立“城管房屋装修咨询群(试点)”,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及时邀请居民在装修前进群,执法青年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将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违法隐患消除在源头。

  在社区治理中,基层执法青年普遍树立全局观念,培养系统思维、链式思维,注重抓住问题本质、关键环节,早发现、早处置,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效。

青年智治、数字赋能

让社区治理更聪明

  在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践的上海政法学院茅子骥,在短短几日跟组学习后,就感受到社区日常案件繁多复杂,执法人力非常紧张。茅子骥对浦东无人机在社区新增违法建筑处置方面应用早有耳闻,提出运用信息化手段让社区治理更智慧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32.jpg

  浦东新区城管综合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早在2023年专门组建了一支主要由4名90后组成的无人机攻坚运行组,平均年龄33岁,在全市城管执法系统率先探索建设无人机数字机场,构建无人机自动巡航、违法行为智能识别、非现场执法的监管新模式,突破了传统人力巡查耗时耗力的局限。据信息指挥中心副大队长刘健平介绍,通过对新增违法建筑实现无人机监管,利用航拍图比对发现并确认违法行为,也有利于降低违法当事人的经济损失,提高执法配合度。自2023年底团队运行以来,无人机作为“取证手段”发现固定违法线索,助力违法建筑整治立案查处23起、整改拆除86起。

  茅子骥进一步学习了解无人机在社区治理赋能情况,并提出在毁绿占绿、占用物业公共区域堆放装修垃圾等场景进行探索推广的建议。这也正是信息指挥中心无人机攻坚运行组深化无人机社区应用的探索方向。

  关于社区周边餐饮店油烟扰民难题,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刘杨建议搭建居民和商户沟通平台,建立油烟治理排行榜,对油烟治理配合好的商户进行一定奖励;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殷迅提出了“分级分类、技防支撑”的建议,借鉴工地监管小程序,搭建餐饮油烟智慧监管云平台,集油烟在线监控、警示预警、维护提醒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这一系统,可以远程查看餐饮油烟排放和设备净化维护情况,实现实时监管、精准预警与高效执法。

  市城管执法局近年来聚焦沿街商户分级分类,推行以分级分类定期检查为基础,以随机抽查为补充的融合监管模式,提升执法管控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学生们则将分级分类监管对象范围从街面延伸至社区,并提出具体举措建议。执法队员们表示分级分类监管在社区治理中也有较大实践空间,是缓解人力紧张、确保重点管控的有效路径。

  目前在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共有八千二百多名工作人员,其中“90后”占比三分之一,已从“新鲜血液”成长为具有一定执法经验的创新先锋,在本市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本系统青年智库“人民建议”等赋能项目贡献智慧;85后已成为中坚力量,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违法建筑治理等重点项目攻坚中带领团队实干争先;80后逐渐成为街镇基层治理领头人,据统计,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有66名80后担任街镇综合执法队队长或教导员。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根据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实施青年头雁、青年英才、青年智库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对80后正科、85后副科、90后一线执法队员分类施策,将培训锻炼和实干赋能相结合,全方位引导各级青年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增添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41.jpg

微信图片_20240802090344.jpg

  市城管执法局团工委书记沈蒙表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架起城管青年和高校学子深度链接的桥梁,是大学生踏出学校大门、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一步,是执法青年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法治精神、传承社会责任的重要舞台。市城管执法局相关业务部门对执法青年及大学生提出的建议表示高度重视并给予专业指导,正在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完善,推动大学生“金点子 ”落地见效。

  接下来,市城管执法系统将积极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力社区治理效能,推动搭建包含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社区管理组织、大学生等多方在内的青年参与平台,提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意识,助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合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579号金丽大厦     邮编:200023
总机:021-63316800(周一至周五 9:00-11:30,13:30-17:00)
上海政务服务总客服:12345
网站标识码:310000011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2021024116号-2
网站备案号
请用微信扫码关注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