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春新观察|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优质的营商环境如何炼成?
发布日期:2025-02-25 字号: [     ]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优质的营商环境如何炼成?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顾小立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优质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犹如阳光雨露,是立业兴业的必要条件。

  开春时节,多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专题工作会”,“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体现出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近期,记者深入杭州、深圳、重庆等地走访调研,亲身感受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加减法”,为企业减负增效

  二月的杭州,寒风渐退,春意可感。

  “前几天,我们在杭州钱塘区的子公司办理一张营业执照,2小时就拿到了。”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说,杭州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政务数字化改革,“政府的高效服务也是企业的竞争力”。

  坚持“应减尽减、能减尽减”,推动系统平台集成、数据信息共享、做优信用体系,企业办事“一照通办”、企业年报“多报合一”、企业无违法违规“一纸证明”……杭州创新实施“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模式,在各政府部门、各监管领域推动“数据跑”代替“企业跑”,省时、省力、省心。

  做“减法”,以企业所需的政务服务为突破口,政府提效,就能为企业减负。

  2月6日,瑞幸咖啡上海公司总经理毕宏成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100家分支机构的新设、变更、注销等不同工商登记业务。

  “我们在上海有1400多家门店,登记注册业务的办理非常频繁。去年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座谈时,我们提过这个问题,没想到今年春节刚过就解决了。”毕宏成兴奋地说。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转变,是角色转换,更是换位思考。今年,上海的“新春第一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强调从企业视角看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效果,聚焦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为企业解决“烦心事”,推动解决企业发愁的“老大难”问题。

  做“加法”,培育优良的产业生态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春节期间,一些游客穿戴外骨骼产品登泰山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款外骨骼产品是泰山文旅集团和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小巧时尚,备受关注。回顾近10年的创业路,肯綮科技总经理余运波感慨地说,深圳在供应链、产业链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完善的供应链、产业链使得科创企业更容易找到匹配的资源支持。这对肯綮科技的成长至关重要。

  “深圳打造营商环境的重点之一就是创新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全产业链的优势,吸引聚拢大量有活力、敢试错的中小企业和人才团队,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说。

  从创新创业到转型升级,以“加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今年3月,我们新的生产基地将要开工。”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瞿毅然说,新产线将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投产后企业综合成本将下降约20%。企业扎根重庆江北,深耕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20余年。此次企业技改升级离不开江北区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信息、派专人指导申请专项技改贷款。

  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屈亚军介绍,主动对接企业技改需求,推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地打造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企业越做越强,我们的吸引力也会与日俱增。”

 既要“无事不扰”,更要“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杭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品牌。

  “我们都是搞技术出身,不擅长和政府打交道,杭州的‘无事不扰’对于我们专心研发帮助很大。”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陈尚俭说,企业10年前落户杭州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政府这种做法。

  “无事不扰”并非无为而治,“有求必应”需要更有作为。

  在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块“专精特新名城驾驶舱”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不仅能查询到杭州每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各类公开信息,还可以看到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生态圈关联、大企业配套、价值链地位、产品科技水平等重要分析信息,堪比专业研究报告。

  精准的企业画像,为政府上门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政府服务是不一样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企业的帮助更大、效果更好。”余杭区委改革办改革推进科科长邵王斌说,“服务找企业”要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大量工作不仅要打出“提前量”,更要做精做细做实。

  政府服务前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提前研判、提前准备、随叫随到、讲求实效,是“有求必应”的精髓所在。

  “我们走访企业前都会提前摸底,针对企业可能的需要,带着对应处室负责人去,走一趟就要见到效果。”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世联说,在守牢监管底线基础上“向前一步”,帮助企业避“坑”、少走弯路,“比如,科创企业不太了解商事规则,我们就在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注册、标准制定这些方面多做服务,帮助企业补短板”。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句话已经出现在今年多地的“新春第一会”上。

  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伟民说,今年广西的“新春第一会”特别提到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企业很受鼓舞。公司将在绿色节能、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安心谋发展,争取再上新台阶。

 齐心协力,来一场集体奔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能单兵突进、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发力。

  街区共“营”“新”势力、帮办服务“一键通”、涉企检查“简又明”、“工会+三所”解纷争、银团惠企“融资快”……21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发布了“营商环境十大品牌矩阵”。

  “该矩阵涵盖政策扶持、政企服务、创新孵化、资源对接等六大核心板块,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持续放大‘筑巢引凤’的磁场效应,让每家企业都能在梅陇的热土上找到专属成长坐标。”梅陇镇党委书记许天海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

  “企业既是营商环境的‘首席体验官’,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建设者。”办企业40多年的王水福,最看重的就是政府对企业家的平等对待,“政府尊重企业家,企业也要和政府一起维护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能找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急着‘找市长’。”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必修课”。

  在上海,浦东新区纪委监委监督党纪法规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划出政商交往的红线和底线,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将涉企服务作为监督重点,将其中涉及的问题梳理为3类7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解决;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针对企业诉求,如果经当地人大评议为该办不办的,由纪委介入调查问责,不公平办的,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标准办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许多地方将法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提振企业信心,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成长。

  2月18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破产法庭、杭州国际商事法庭迁入新址集中办公。这是杭州“法护营商”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跨专业、跨庭室交叉融合案件越来越多,单打独斗的老办法行不通,大家必须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王江桥说。

  以“法护营商”为抓手,杭州形成了包括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内的“三庭一院”专业化审判矩阵,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创业创新赋能增效,擦亮营商环境的法治底色。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发展“硬实力”,这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共识和行动。

  正如记者调研时听到一位基层干部所言:“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好,发展就有保障,大家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来源:新华网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579号金丽大厦     邮编:200023
总机:021-63316800(周一至周五 9:00-11:30,13:30-17:00)
上海政务服务总客服:12345
网站标识码:310000011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2021024116号-2
网站备案号
请用微信扫码关注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