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转不断升速,非机动车乱停放成了城市顽疾。去年新修改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也对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做好非机动车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惠南站面临的停车难题
地铁16号线惠南站于2013年底开始运营,肩负了浦东新区惠南镇及周边邻镇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非机动车短驳需求旺盛。据排摸,惠南站周边日常停放非机动车近万辆,车辆在站外道路上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盲道等现象突出。一边是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一边是承压的公共秩序,该如何做到兼顾?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浦东新区惠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牵头,探索建立非机动车停放的日常监管机制。
扩大停放区域缓解压力
惠南站周围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原有容量可停约4500辆,根据实地情况,在优化原有布局的同时,惠南中队协调1号口占地6600平方米的机动车停车场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引导无序停放的非机动车进场。同时开展广泛告知,将原停放在该处的机动车分流至周边商圈停车场。
优化道路划线,加强执法监管
为规范周边非机动车有序停放,根据地铁站周边梅花路、拱极路、南祝路等道路实际情况,协调规划单侧划线,提高整齐率和道路停放的利用率,解决剩余1300辆非机动车停放需求。
同时,公安、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仍然违规停放非机动车的当事人作出相应处理。
清理“僵尸”车,增加流动性
经执法队员排查,惠南站周边存在约200辆非机动车僵尸车。通过排摸、告知、自行清理、集中清理等流程,腾出了部分停放空间,供市民正常停放使用。对清理的非机动车做好登记工作,并制作告示牌,告知其领取地点及程序。
划设非机动车禁停区,采取硬隔离措施,保证无障碍通道畅通。隔离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与无障碍通道衔接处,避免再次出现非机动车阻塞、拦断无障碍通道现象,为残障人员的出行提供便捷。
▲用无人机航拍惠南地铁站周边
在规范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的同时,惠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持续开展地铁站周边的综合执法工作,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联合相关镇管社区做好无序设摊、非法营运等行为的整治,贯彻善治理念,全力做好精细化治理,切实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秩序,助力惠南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保的“东方惠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