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加码 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发布日期:2025-09-09 字号: [     ]

  记者 熊彦莎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10%。专家认为,后续应优化体育项目长效运营机制,让体育项目与新兴科技更好地融合;优化体育运动群众基础,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产品持续丰富

  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意见》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包括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等。

  随着“苏超”成为热门的文旅IP,多地接续举办区域性足球超级联赛,赛事溢出效应持续放大。8月,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赛,贵州省的“村超”迎来全国赛总决赛。9月7日,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正式开赛,2025年四川省足球联赛将于9月20日开赛。

  多地深挖体育赛事潜能,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浙江省体育局印发《浙江省赛事经济促消费激励举措》,支持各地引进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其中,引进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可最高激励800万元。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北京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其中精品赛事196项,在赛事期间设置消费场景,打造文旅体消费季。

  “2025年以来,我国的体育赛事呈现出两大新特点。”中视辉煌(北京)国际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金伟表示,一方面,产业政策落地迅速,体育赛事与文旅、商业等深度结合,形成“赛中购,购中赛”,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动能;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层次更多元。国际化赛事与“村超”“苏超”“浙BA”等群众性赛事并行,形成体育赛事百家争鸣的景象。

  针对更好发挥市场力量、促进体育赛事IP差异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建议,体育赛事运营方要强化科技赋能,通过5G、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赛事观赏性和互动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实现精准赛事营销。此外,赛事应增强跨界合作,通过打造赛事衍生商品、打造系列周边活动形成跨界联动。要不断创新赛事参与方式,引入新玩法,如通过赛事纪录片扩大赛事受众范围。

  《意见》还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我国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运动都有条件在多个地域跨季节开展,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魏国学表示,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需要强化设施建设,提高可及性。

  企业竞相入局

  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方面,《意见》提出,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从产业视角看,上市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体育产业投资建设积极开展。安踏体育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3%,旗下安踏品牌、斐乐品牌及其他品牌上半年营收均创新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安踏体育获悉,该公司上半年投入近10亿元用于创新研发,过去十年累计创新相关投入达200亿元。“未来五年预计将再投入2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安踏体育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随着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攀升,更多企业正在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国内体育相关现存企业超1700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注册329.41万家,其中前8个月注册量达323.4万家,同比增长10.08%。

  “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魏国学表示,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消费潜力巨大

  供给持续丰富、创新源源不断,其驱动力正是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加速升级,呈现出从基础需求向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快速升级的发展趋势。”王兆红告诉记者。

  数据折射体育消费增长可观。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7%,明显高于商品零售额4.0%的同比增速。美团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7月以来,“运动健身”搜索量同比增长364%,运动相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32%。“室内潮玩运动馆”“壁球体验”“攀岩体验课”等搜索量均出现激增,体现了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魏国学表示,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展望未来,王兆红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需要紧抓供给创造需求这一主线,实现体育消费市场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要顺应居民消费差异化、多元化、品质化升级趋势,如深度挖掘居家健身、户外运动等不同运动场景特征,构建精细化、差异化的体育用品供给体系。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579号金丽大厦     邮编:200023
总机:021-63316800(周一至周五 9:00-11:30,13:30-17:00)
上海政务服务总客服:12345
网站标识码:3100000116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2021024116号-2
网站备案号
请用微信扫码关注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松江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静安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青浦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长宁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
杨浦区城管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