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
群租之困
市民反映,虹口区山阴路275弄3号一幢历史保护建筑底楼存在群租问题。
房间被违规分隔,连灶台间都住了人!这不仅破坏历史保护建筑结构,还藏着严重安全隐患,恳请有关部门尽快整治。
上午10时许,帮忙君赶到山阴路275弄,弄堂入口外墙上,“上海优秀历史建筑”铭牌格外醒目。此处4幢3层高的老式住宅均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沿弄堂依次排布。走进3号楼底楼,帮忙君看到共有4个房间,目前仅西北角1间有人居住,其余3间虽空置,但屋内仍堆放着桌椅、床板,西南侧1间的违规隔断尚未拆除,群租痕迹清晰可见。
房间内租客已搬离,但违建隔断尚未拆除
欧阳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周杰介绍,在接到居民举报后,执法队联合公安、消防、房管等部门上门核查,眼前景象让人震惊:房屋内部已“面目全非”——西南间被新砌墙体“一分为二”,隔出2个小房间各住1人;东南间塞进2张高低床,正在招租;更离谱的是,东北侧原本的灶台间,竟被改造为卧室对外出租。
4个房间里有3个存在违规出租问题,部分隔间内杂物堆积,拖线板、充电线密密麻麻如蛛网,火灾风险极高。
周杰进一步解释,经调查,3号楼业主多年前就改动过房屋内部布局,今年8月又将底楼4个房间整体转租给二房东。二房东为牟取私利,违法搭建隔断后再次分租。而根据《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出租住房应以原始设计或经批准改建的房间为最小单位,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供人居住,且居住人数、人均面积需符合规定。目前,城管执法部门已约谈业主与二房东,开具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清退租客、拆除隔断,并按原始图纸恢复房屋原状。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已对152起群租类案件启动立案调查。作为城市管理的“顽疾”,群租整治的难点究竟在哪?周杰坦言:
■ 首要问题是群租行为隐蔽,多依赖居民投诉或物业上报才能发现;
■ 其次是取证、约谈难度大,执法人员上门核查时,不少房东、租客会拒绝配合;
■ 更关键的是,即便短期取缔,群租现象也容易“死灰复燃”。
如何打破“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周杰表示,他们在群租整治中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群租房坚决清退、恢复原状,绝不姑息;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服务业人群的居住需求,主动推荐周边合规优质房源,为租户提供“托底选择”,解除他们搬离后的后顾之忧。同时,严格落实住房租赁“双报备、双监管、双登记”制度,确保群租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下一步,城管执法部门将精准排查、严厉遏制非法群租乱象,共同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在建工地
灰天灰地
家住青浦区青浦大道五浦路附近的居民向“城管局长接热线”发来诉求,路口在建工地长期缺失防尘措施,扬尘污染严重。居民虽多次投诉,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帮忙君跟随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这处大型在建工地车辆频繁进出,车轮卷起的尘土四处飘散,工地出入口路面泥泞不堪。走进工地内部,多个区域堆放着大量土方,均没有采取有效遮盖措施;每当车辆驶过是“灰天灰地”,阵阵“沙尘暴”扑奔周边住宅区。值得注意的是工地南侧与西侧的部分围挡处于“半开放式”状态,遮盖层大面积破损缺失,完全起不到阻隔扬尘的作用。
围挡处于“半开放式”,遮盖层大面积缺失
采访中,居民们讲,自从工地开工,扬尘问题就从未断过。
家里阳台再也没晾晒过衣物,窗户也不敢开。家里的老人孩子整天吸着这些灰尘,健康根本没法保障。
执法人员随即启用无人机航拍调查。从航拍画面可见,偌大的工地内,数台挖掘机正开足马力作业,周边裸土裸露区域清晰可见。经核查,该工地确实存在大面积裸土未覆盖、施工现场围挡不完善等问题。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二大队大队长陈袁峰指出,工地出入口未设置有效喷淋设施;场内道路积尘深厚,微风一吹便扬起明显尘雾;更关键的是,大量需覆盖的土方与建筑材料直接裸露在外,成为扬尘主要来源。
针对该工地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围挡缺失等行为,我们已正式立案,将依法严肃处理。
俯瞰工地,渣土露天无遮挡堆放
陈袁峰明确表示,依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违规作业,限期落实围挡、遮盖、喷淋等防尘措施。陈袁峰强调,施工方需尽快对裸露土方全面覆盖,补齐围挡,加强日常洒水降尘作业。
整改期满后,我们会上门复查,若仍未达到整改要求,将依法从重处罚,绝不姑息。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部门已立案查处扬尘案件398起。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类反复出现的扬尘问题,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增加巡查频次,确保整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避免问题反弹。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城管部门将加强与建设、环保等部门的对接协作,从源头上遏制扬尘污染,保障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