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赞!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考虑了我们的实际需要,多方共赢!
违建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往往十分棘手,既考验执法智慧,又关乎民生冷暖。但近日,在黎金苑小区中,一起违建纠纷被巧妙解决,居民们真情实意为执法点赞。
破局发生在“多格合一”工作机制推行后。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以党建为引领,创新运用“多格合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城管工作室的基层触角作用,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生动范例。
拆违现场
迫切:民有所呼,违建年久失修藏“雷点”
这栋建筑涉嫌违建,请有关部门关注!
近期,黎金苑小区居民投诉某楼后建筑涉嫌违建,要求予以拆除,引发居民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小区建造于90年代末,是靠近内环的老旧商品房小区,内有居民2000余人。早年前,小区同时存在商品房和售后公房两种住房类型,分别由两家物业公司管理。涉事违建位于售后公房区域。“分管而治”的两家物业公司于2012年合并为一家。此处建筑经过修缮,作为物业办公、后勤保障及维修物资存放点,为小区日常维护提供支撑。
违章建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开始出现墙体开裂、结构老化等安全隐患。加之违建不得住人的规定,处置建筑问题迫在眉睫。
争论:拆留各抒己见,碰撞更现民意
在此过程中,长风新村街道坚守“一个原则”,以党建引领“三方联动” 深化协同治理。
街道综合执法队秉持“守住安全底线、保障民生需求”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查阅历史档案、走访老居民、咨询相关部门……执法队详细了解违建的历史沿革和使用现状,全面掌握了该建筑从建设到使用的全过程,为后续处置提供了充分依据。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下,执法队创新运用“多格合一”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通过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建立案件联动处置机制,实现“一格发现、全网响应”的快速反应模式。黎金苑社区城管工作室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居民协调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成为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
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很担心建筑的安全隐患……
我倾向留下建筑,加以修缮。维修物资都存放在这里,物业也在这办公,方便服务业主们……
拆还是留?初期,居民对建筑处置存在分歧,部分居民希望保留建筑功能,部分则主张彻底拆除。经过充分讨论和民主协商,居民们各抒己见,在碰撞意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鉴于安全隐患和合规要求,决定拆除违建。
巧解:单一拆除变多方共赢
老小区“开拓空间”不易,此次拆违,正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时机。
街道还空间于民,促环境提升,在最终确定的方案充分体现了“拆除违建、功能替代、环境提升”的治理思路:一部分改造为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一部分设置电动车充电桩,解决居民充电需求;剩余部分作为绿地,提升小区环境品质。方案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满足了居民多元需求,居民们连连点赞。
这个方案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考虑了我们的实际需要,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方案。
此次历史遗留建筑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通过党建引领,筑牢了治理根基;通过“多格合一”,凝聚了治理合力;通过“城管进社区”,畅通了民意渠道;通过民主协商,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目前,拆除工作已顺利完成,新的功能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拆违班组将继续跟踪后续建设进展,确保各项功能真正惠及居民,同时总结此次治理经验,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机制,是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路径,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接下来,街道将不断推动“城管进社区”工作走深走实,努力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具精度、更显效能。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