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地下空间是民防、消防安全的重要工程设施,关乎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证其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开展住宅小区地下空间精细化治理行动,持续改进住宅小区地下空间环境治理方式和机制,切实提升社区环境及居民生活品质。
“清单+联动”推动精细精准
坚持清单牵引
依托12345市民热线、“三驾马车”上报、街道相关部门线索,对存在的无障碍设施和标识损毁损坏、车辆停放无序、随意倾倒城市生活垃圾”等隐患问题,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持续跟踪问效,推动整改落地落细。
坚持工作联动
结合第13号台风“贝碧嘉”和第21号台风“康妮”防御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乱扔生活垃圾影响地下空间的排水设施和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检查,以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为主阵地,调整执法勤务模式,宣讲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相关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组合拳+柔字经”促进依法规范
打好“组合拳”
以夏令热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安全生产、第七届进博会专项执法保障行动等为契机,结合2024年住宅小区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和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专项执法行动,聚焦市民反映强烈、地下空间易发多发的违法行为,高举执法利剑,护航治理工作。联合专项行动期间,相关安全隐患均得到整改。
念好“柔字经”
针对一些小区物业未履职尽责,在地下空间乱堆易燃物品等问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深入推行服务型执法,有效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对个别案件当事人明晰违法事实、处罚依据,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等,提升了执法公信力,确保地下空间安全有序。
“善治+法治”助力多元融合
提升网格善治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多格合一,高效解决地下空间跨部门、跨领域管理难题。针对一些小区地下空间的老旧“非机动车”霸位,机动车主随意停车占用非机动车停车位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恩恩怨怨”从路上演变到了地下。为此,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充分依托善治街区、楼群微网格、楼组网格等多方资源力量,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社区议事协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停车位权之争”一站式收集、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解决。
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今年以来,通过“静美万家”社区文明巡游、“街区四季生活节”、“便民大篷车进社区”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有地下车库的小区开展普法宣传服务活动,执法人员重点宣讲了《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守法遵法、合法合规有序利用小区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