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农产品生鲜店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成为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重要渠道。此类商铺多紧邻居民区开设,产品种类、运营时段等都与传统菜场形成差异化。为规范沿街农副产品店铺经营行为,浦东新区北蔡镇创造性地将此类沿街商户定义为“类菜场”,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找准痛点
沿街农产品店铺(类菜场),是传统菜市场的延伸,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便捷购买平价生鲜产品的渠道,是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进入门槛较低、部分经营者对于经营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导致各类菜场在市容环境、食品卫生、诚信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频发,成为了居民投诉的“重灾区”,城管队员长期与商户们的跨门营业、经营噪声、垃圾混投等情形“斗智斗勇”。
打破壁垒
▲《指引》内容
为让居民群众在整洁环境中买到放心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规范涉企检查,减少不同部门分别上门对经营者带来的打扰,北蔡镇聚焦“类菜场”这一业态,统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监管所等管理、执法部门相关事项,创新普法模式、优化职能分工,制定了《关于加强北蔡镇沿街农产品(类菜场)管理的规定指引》。
《指引》的目标是成为“类菜场”经营者的“一站式”守法手册,“类菜场”经营相关的食品安全、市容卫生、生态环境、计量管理等各类法律法规条款在其中均一目了然。
宣传引导
▲城管队员会同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宣传
“指引在手,普法我有!”为将指引内容告知每一名经营户,北蔡镇在宣传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方面,考虑到经营者的接受程度不同,传统的文字版学习会感到枯燥,就《指引》中的重点内容在镇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图读懂的简化版,并制作了生动的动画短视频,便于经营者们学习理解。
另一方面,由浦东新区北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向沿街“类菜场”经营商户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折页,详细介绍相关普法内容。在宣传渠道上,充分利用“多格合一”的优势,在各网格商户联盟内部进行共享式传播。
在全覆盖普法的基础上,执法队员对于市民投诉较多的“类菜场”跨门经营等问题,采用智能化“技防”手段,在投诉高发区域设置智能探头,自动分析甄别、告警推送违规行为至责任部门,形成“城运+城管”分级处置,做到对守法守规经营者“无事不扰”、出现违法行为时“有呼必应”。